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学术交流
第三十七届中国仿真大会"复杂环境智能建模与仿真"分会顺利举办
2025/11/3 15:07:10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

20251031日至112日,第三十七届中国仿真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数智仿真、新质发展"为主题,采用"1+21+1"的会议模式,即1个学术主会场、21个学术分会场及1个仿真产业展会。全国顶尖专家与行业领军企业齐聚合肥,共同探讨仿真技术从学术研究到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发展。

112日上午,"复杂环境智能建模与仿真"分会场顺利举行,由航天三院三部佟佳慧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妮教授主持。分会场邀请了5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的融合作了主题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孙安邦教授作了题为"低温等离子体数值仿真方法、模型开发及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团队在低温等离子体数值模拟仿真程序自主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了模型在基础放电理论、空间电推进、电气工程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并展望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微电子、材料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电子科技大学徐跃杭教授以"物理与AI融合加速射频微系统优化设计"为题,围绕射频微系统仿真与建模,介绍了射频半导体器件基于物理的建模方法,以及基于AI增强物理模型的射频功放全参数工艺电路协同优化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微系统设计的跨层级高效仿真方法,为射频微系统工艺与系统协同优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杨明浩副研究员汇报了"面向灵巧操作的智能体技能学习"研究成果,聚焦农业领域高价值水果采摘、工业流水线精细工件装配等灵巧机械臂应用场景,介绍了机械臂在环境感知与灵巧操作方面的人工智能方法、操作学习策略及相关进展。

中国电科集团22所朱庆林研究员作了"复杂环境下电波环境的智能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报告,系统分析了地/海面、对流层、临近空间、电离层等四大典型环境中的电波传播效应,介绍了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智能建模方法,阐述了AI技术在环境参数反演与模型精度优化中的应用路径,并展望了电波环境仿真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高级业务顾问谢芳,以"复杂环境下基于模型的流程驱动正向设计研发范式"为题,介绍了在复杂环境下以系统架构模型为核心,整合各专业、各领域信息,形成涵盖设计意图、流程与工具的集成模型,并阐述了多专业协同设计系统的业务架构、关键特征及正向设计流程的发展趋势。

附照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工程训练中心637室 电话:010-82317098 传真:010-82317098 
中国仿真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京ICP备170166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