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 >> 学会工作
"数字化与网络信息体系仿真"分论坛暨第二届装备运用实验与训练仿真专委会换届仪式
2024/11/25 15:38:49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装备运用实验与训练仿真专业委员会

2024年10月20日,由中国仿真学会指导,装备运用实验与训练仿真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如科技)支持协办的"数字化与网络信息体系仿真"分论坛顺利召开。来自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近200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了本次分论坛,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汇聚热点话题·

碰撞激发新机遇、新方向


近年来,数字化、大模型、基于网络体系的仿真试验、体系仿真与体系孪生等相关内容是产学研界研究的重点,如何运用数字化的最新技术和仿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在军事、工业等领域是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当前热点话题,由装备运用实验与训练仿真专委会承办、华如科技协办召开了"数字化与网络信息体系仿真"分论坛。


·数字化与信息网络体系仿真分会场·

会议伊始,来自于Cohere强化学习团队的郭尚敏研究员带来了"仿真环境、世界模型与生成式大模型:一种强化学习下的视角"的主题分享。从强化学习框架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前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自回归生成式模型;分析了仿真环境与世界模型的关系,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角度阐述不同层级仿真环境与世界模型的对应关系,提出基于自回归生成式模型开发控制系统的新范式,并分析OpenAl和DeepMind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仿真环境与生成式大模型训练相结合的可能性,及基于仿真的数据生成与增强技术、分析仿真环境在安全测试与训练中的应用潜力,为仿真与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提供了参考思路。


郭尚敏"仿真环境、世界模型与生成式大模型:一种强化学习下的视角"的主题分享

未来的战场将是以智能化指控和无人交战为核心的智能化战场。来自空军某学院的毕长剑教授/博导对"未来战争与军事仿真模型"带来了深入探讨和解析。他阐述了对未来战争的趋势发展情况及引发的新形态,认为智能化和无人化将作为重要的技术和形态方向。其中,仿真模拟系统为其提供了经济、安全、超时空的技术基础。通过介绍军事仿真模型的体系与分类,阐述了军事仿真模型工程化的重要意义,及对军事概念模型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毕长剑"未来战争与军事仿真模型"的主题分享


网络信息体系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有着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其建设发展逻辑不是人们习惯的线性思维。来自军事科学院某研究所的王春江研究员带来了"网络信息体系能力验证试验探究"分享。他提出面向"探明和改善问题情境"、基于"试验-分析结果-做出反应"学习模式的软系统方法论更适合应对网络信息体系的复杂性。分享了落地软系统方法的"三位一体"框架,提出能力验证试验是实施软系统方法论的关键,是对问题情境的探明,验证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具有"试验"和"实验"双重内涵;围绕实验解析过程三个模型:描述性模型、预测性模型、规定性/规定性模型,进行展开;提出能力验证试验实施方式和基于LVC的应用范式,并对涉及的数字孪生体系构建、信息流建模、体系能力度量与评估等关键技术给出解决思路和实施路径。



王春江"网络信息体系能力验证试验探究"主题分享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前沿技术赋能新质战斗力发展,体系对抗仿真试验越发重要。针对面向联合任务的体系对抗环境构建难以依托单一仿真系统开展仿真试验的问题,由国防科技大学的杨俊强副研究员带来"面向体系对抗仿真试验的联合仿真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分享,指出着眼任务需求,融合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采用平行仿真理念,将真实环境映射为多重虚拟环境,多维度呈现和分析态势;针对异构互联集成、跨层级仿真系统构建、多分辨率仿真模型构建、毁伤计算模型构建四种主要技术方向开展研究探索,将是解决体系对抗仿真环境构建和专业要素融入作战体系模拟的有效方法途径。



杨俊强"面向体系对抗仿真试验的联合仿真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分享

随着装备的复杂性和先进性的大幅度提高,装备试验的要求和难度也随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试验费用的增加和试验时间的延长,甚至由于实物试验的条件限制,有些试验项目将无法开展。体系孪生在降低装备技术风险、缩短研制周期、降低费用等方面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撑。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的居真奇高级工程师在"关于体系孪生的一点思考"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孪生、实体孪生、数字孪生、体系孪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了体系孪生是混合孪生,是"虚实共生,迭代演进"的,同时叙述了体系孪生体的主要特点、组成、关键技术与问题,为体系孪生带来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和能力。




居真奇"关于体系孪生的一点思考"主题分享

当前,军事领域的体系仿真以复杂作战体系为主体,具有很强的体系性、动态性、对抗性,对体系仿真的实验设计、运行支撑以及实验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以生成式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体系仿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来自国防大学的杨镜宇教授带来了"体系仿真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分享。他梳理了当前体系仿真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以生成式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体系仿真研究带来的新技术手段。同时,介绍了其团队在该领域的探索实践,相关实践成果受到在场听众的广泛关注。





杨镜宇"体系仿真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分享

·广纳群贤?专委会多学科融合发展·

装备运用实验与训练仿真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作为中国仿真学会的下设分会,第一届已届满到期。10月20日下午,专委会成功举行了第二届专委会换届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二届专委会领导委员和组织成员。



颁发聘书


专委会吸纳了从事仿真技术研究的军队、国防工业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等50余家单位的百余名仿真从业者加入专委会。为推动专委会多学科融合、产学研合作及搭建行业沟通交流平台奠定了基础。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保证了专委会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充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专委会注入新的活力。


现场照片


华如科技作为专委会挂靠单位,致力于推动仿真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希望携手业界专家、学者、从业人员搭建高质量的沟通交流学习平台,共同推动行业多学科融合发展,把握时代变革机遇。


第二届专委会合照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工程训练中心637室 电话:010-82317098 传真:010-82317098 
中国仿真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京ICP备170166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