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学术交流
第三十六届中国仿真大会智能无人系统建模与仿真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4/10/24 15:38:05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智能无人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2024年10月20日,由中国仿真学会·智能无人系统仿真与建模专委会承办的"第三十六届中国仿真大会·智能无人系统建模与仿真分论坛"在扬州皇冠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仿真学会智能无人系统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涛教授担任分会场主席,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黄高副教授担任主持人。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仿真学会荣誉副理事长张霖教授致辞,以及清华大学朱纪洪教授、上海大学骆祥峰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牛轶峰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智副教授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邢琰研究员等领域专家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重点探讨了仿真技术在智能无人系统中的创新应用和最新研究成果。

开幕致辞

聚焦智能无人系统创新,仿真技术赋能未来

张涛教授致开幕辞,他指出智能无人系统的研究处于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而仿真技术则是这一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他回顾了智能无人系统专委会成立的初衷与背景,阐述了仿真技术在无人系统设计和验证中的关键作用,"智能无人系统的每一次创新,背后都离不开仿真的强大支撑。"

张涛教授致辞


张霖教授在致辞中对中国仿真学会从自动化控制领域扩展到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在内的多个前沿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回顾,并展望了学会的未来。他特别提到,随着会员人数迅速增长,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翻倍,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期待通过此次论坛,促进更多跨学科合作,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取得更多突破。

张霖教授致辞


前沿报告

突破与挑战并存,技术创新点亮未来

清华大学朱纪洪教授的报告《倾转旋翼飞机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技术》成为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朱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系统性阐述了倾转旋翼飞机如何兼具传统固定翼飞机高速巡航与旋翼飞机垂直起降的优点,打破传统航空器的局限性。报告聚焦于倾转旋翼飞机全包线动力学建模与控制问题,总结了不同倾转旋翼飞机在构型、操纵方式、姿态控制策略等方面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针对一种特定欠驱动布局倾转旋翼飞机开展了建模与控制研究,并展示了清华大学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成果。他的演讲不仅展示了未来航空器的广阔应用前景,也勾勒出智能无人系统在军事与民用航空中的巨大潜力。

朱纪洪教授作报告


上海大学骆祥峰研究员带来了《复杂海洋场景下无人艇虚实学习场景生成与应用验证》的报告。介绍了无人艇集群技术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海洋探测、军事任务和灾难救援中的广泛应用场景以及面临的挑战,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集群协同和自适应控制提升无人艇的航行安全性与自主性。他指出,随着海洋科技的持续突破,无人艇集群不仅将在军事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将在全球变暖、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他表示,未来的海洋作业将高度依赖智能化无人系统,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强劲的技术优势。

骆祥峰研究员作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牛轶峰教授作《无人机自主协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报告。报告回顾了无人机自主控制能力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萌芽起步、初步发展、崛起发展、蓬勃发展、稳步发展和智能化发展等六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无人机自主协同技术研究现状和挑战,汇报了其团队在无人机自主避障和敏捷控制、协同规划与跟踪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他指出,高自主性是无人机系统的典型特征和发展趋势。面对未来环境的高不确定性、任务的强对抗性、 信息的不完整性、响应的强实时性、行为的强鲁棒性、系统的高复杂性等挑战,需要不断提高无人机的自主协同能力。

牛轶峰教授作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智副教授作《集群系统协同控制理论及在飞行器集群中的应用》报告。他提到,集群智能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而飞行器作为典型对象,在军事及民用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飞行器集群为代表的集群系统具有大规模性、开放性、高动态性及强鲁棒性等典型应用特征,报告主要针对集群系统协同控制中的分布式时变编队控制技术、编队跟踪控制技术及编队-合围控制技术进行介绍,展示了北航参加空军"无人争锋"智能无人机集群系统挑战赛密集编队穿越竞速比赛的应用,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冯智副教授作报告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邢琰研究员作《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设计与实现》报告,特别分享了其团队研制的"金蟾号"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的主要设计、技术及验证情况,作为国内外首个5kg级地外探测具身智能微小型机器人,搭载于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自主释放到月面后,完成了月面智能感知、导航、移动与取景等任务,成功拍摄并传回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的月面工作合影照片,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月球探测中的突破。她提到,地外探测移动机器人是深空探测的有效方法,也是人工智能理论的重要应用与发展领域,发展地外探测自主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对于推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性进展、拓展探索未知宇宙空间、助力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持续推进的动力。

邢琰研究员作报告


论坛总结

智能无人系统的新纪元正在开启

第三十六届中国仿真大会智能无人系统建模与仿真分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不仅为行业学者和专家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为智能无人系统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专家们的深刻见解与未来展望,为智能无人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期待能参与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未来,随着更多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仿真技术将进一步助力中国智能无人系统走向国际舞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工程训练中心637室 电话:010-82317098 传真:010-82317098 
中国仿真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京ICP备170166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